中國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24日在北京發布《2017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顯示,中國海水淡化工程總體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個。本文由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轉載發布;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主要研發製造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一體化雨水提升泵站,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地埋式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等;歡迎訪問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個,日均產水規模118.91萬噸,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日均20萬噸,主要采用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應用規模不斷增長,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1344.85億噸,新增用量年均143.49億噸。
截至2017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個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島。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南方以民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以百噸級和千噸級工程為主。
報告顯示,海水淡化水的終端用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工業用水,另一類是生活用水。截至2017年底,海水淡化水用於工業用水的工程規模為日均791385噸,用於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規模為日均393745噸,占總工程規模的33.11%。
2017年,海水利用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6%。海水利用標準體係進一步健全,新發布標準20項。
報告提出,要以海水淡化民生需求及產業發展為導向,將海水淡化與海島生態島礁建設相結合,強化海水淡化水對常規水資源的補充和替代,因島製宜、加強規劃、合理布局,加快打造一批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在遼寧、山東、青島、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市,通過3至5年重點推進100個左右海島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和升級改造,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改善人居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