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海上風能資源之豐富可與北歐相媲美。海上風速大、年利用小時高、台風多發的東南沿海特征,適用大功率海上風機。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由三峽集團與福建省福州市共同投資建設,位於江陰港城經濟區,是集海上風電裝備技術研發、設備製造、建設安裝、運行維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海上風電研發中心和裝備製造基地,一期占地1000畝,總投資40億元,預計2020年達產後年產值150億元。
屆時,該產業園將實現海上風電整機、電機、葉片和結構件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大型化、高端化和福建造,在降低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成本的同時,提高國內海上風電裝備可靠性,提升運行收益。
世界級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僅是三峽集團在福建海上風電領域布局的棋子之一。在福清興化灣,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已全麵建成發電。這一海上風機的“奧林匹克賽場”共安裝金風、GE、上海電氣(西門子)、太原重工、海裝、東氣、明陽、湘電等8家廠商的14台機組,將為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適合福建地區海況風況遴選最優機型。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
全球最大水電開發商在閩“逐風”
福建省是國內近海海平麵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最大的省份,風電可利用小時數達3500小時以上。從長江走向海洋,三峽集團的在閩海上風電戰略近年來逐一落地。
本文由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轉載發布;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主要研發製造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一體化雨水提升泵站,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地埋式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等;歡迎訪問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據了解,此次下線的金風6.7MW(1MW=1000KW)海上風電機組為亞太地區已投運的最大單機容量機組,葉輪直徑154米,重達350噸。數月後,誕生於該產業園的風機容量將被刷新,金風8MW機組預計於6月份下線。今年內,產業園區的電機、結構件、葉片等也將陸續投產下線。
目前,三峽產業園已引進2家風機廠(金風科技、東方風電)、1家電機廠(江蘇中車)、1家葉片廠(LM公司)、1家結構件廠(中水電四局)。在1月21日舉行的福建海上風電產業係列活動上,中國西電集團、三峽設備公司也簽訂入園意向協議,入園企業達到七家。
三峽集團是國內最大清潔能源集團和全球最大水電開發企業,也是最早進入國內風電市場的央企之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三峽集團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優質海上風電資源。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技術更為複雜,對產業鏈的協同性要求更高。單位千瓦造價高(約為陸上風電兩倍)、施工難度大、運維難等因素製約了國內海上風電的大規模開發。降低開發成本和造價是必須啃掉的“硬骨頭”。
若細看上述企業,均為海上風電領域的領頭羊或三峽集團在大型水電工程中的合作夥伴。其中,金風科技的全球風電裝機量超過44GW(1GW=1000MW),市場份額在中國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總部位於丹麥的LM公司擁有超過20年的海上風電經驗,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葉片製造商;東方風電的母公司東方 電氣集團曾與三峽集團一起進入世界水電“無人區”,在三峽、白鶴灘等超級水電工程上合作緊密;中國中車旗下江蘇中車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研製企業之一;中國電建下屬的中水電四局曾承建或參建的工程占中國水電總裝機的十分之一,參與了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陸上“三峽”酒泉風電場的建設。
三峽集團福建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孫強介紹道,在入園企業的標準上,目前進駐的都是同行業第一梯隊企業。從開發水電到開發施工和運行環境更複雜多變、技術難度更高的海上風電,三峽集團的優勢何在?孫強表示,三峽集團從長江到海洋,一方麵是複製三峽工程的經驗,另一方麵是三峽集團在江蘇已經積累了商業化海上風電建設運行的經驗。“既有海上風電的實施經驗,又有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的經驗,在福建,三峽將兩方麵經驗疊加,力求降低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的成本。”
“海上擂台”遴選最適合福建風力開發的機型
對於參建福建海上風電試驗場的人來說,福清興化灣讓人又愛又恨。根據勘測,該風電場90m高度年平均風速為8.2m/s,100m高度實測平均大於10m/s。但興化灣內島礁眾多,台風平均每年影響4.4次。台風造訪次數多意味著施工窗口期要大打折扣,海底堅硬的岩石則加大施工難度。為此,三峽集團與福船集團、中鐵大橋局共同組建了中鐵福船海洋工程公司,主要從事海上風電工程施工、運維和施工設備租賃等。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風機吊裝
2018年6月,隨著8家廠商共14台風機吊裝完成、並網發電,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成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機型最多、工程地質條件最複雜的海上風電試驗風場,嚴苛環境下的海上風機性能競賽由此開始。
在推進建設裝備製造產業園和樣機試驗風場的同時,三峽集團已啟動建設漳浦六鼇、長樂外海兩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的先行工程。除福建省外,三峽集團海上風電業務的重點布局區域還包括廣東、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份,項目分布於中國沿海一萬八千公裏的海岸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