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名人走進甘肅”活動一行走進玉門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本文由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轉載發布;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主要研發製造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一體化雨水提升泵站,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地埋式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等;歡迎訪問上海花季传媒V3.011黄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當汽車接近玉門鎮時,隻見高速公路兩旁70米高的巨大風機矗立於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在狂烈的西北風中有序運轉。藍天白雲下,上千台矗立的風機,猶如一片白色森林般,蔚為壯觀。
玉門,南依祁連山,北鄰馬鬃山,“兩山夾一穀”的特殊地形,使之成為東西風的天然通道。據悉,全市風能資源總儲量1.5億千瓦,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以上,占全國可開發量的七分之一,風場集中在1萬平方公裏內,年滿負荷發電小時數可達2300小時。 “真不愧是國家級風電基地,巨大的風力使人站立困難,一望無際的風車陣容更讓人感到震撼!”網絡名人蘇渝感慨地說。 在玉門400平方公裏的廣袤戈壁上,屹立著1517台風機,其中,有4台高56米的丹麥產小型風機被玉門人親切地稱為“四小天鵝”。迄今為止,“四小天鵝”已工作了23年,見證了玉門風電的蛻變。目前,玉門市已建成風電裝機容量240萬千瓦,成為全國出技術、出人才、出經驗的風光電產業試驗示範基地。
“300千瓦、600千瓦、750千瓦……、3兆瓦,玉門擁有九種風機機型,是當之無愧的‘風機博覽園’。”玉門市發改局局長魯強說,玉門風電產業經過23年的砥礪奮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外進口風機到國內自產大型風機的飛躍,成為全國綠色能源的佼佼者,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
截至目前,玉門市已建設大型風電場20個,安裝各類風機1517台,建成風電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理論年可發電55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29.7億元,每年可節約標煤1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萬噸。
在發展風電的同時,玉門人也清醒地認識到,棄風問題、風電和光伏的不穩定性使其發展受到了限製。為此,玉門市開始探索光熱發電。
2016年9月國家公布的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名單中,玉門市有4個光熱發電項目入選,玉門鑫能塔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在玉門市鄭家沙窩的5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萬餘塊定日鏡圍繞在5台二次反射塔周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據鑫能光熱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端祥介紹,鑫能塔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儲熱時長9小時,年有效利用小時數4328小時。項目共建設15個發電模塊,於2017年6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目前,現場1號模塊已建成完成調試;2-10號模塊正在進行基礎土建和鋼結構、定日鏡安裝;主廠房主體已完工,汽輪機、發電機等主設備正在安裝。鑫能塔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建成後,年平均發電量可達2.16億千瓦時,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48億元,可節約標煤7.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3萬噸,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效益非常顯著。
“光熱項目的優勢就在於可連續穩定發電,輸出可調優質電力。”李端祥指著遠處正在吊裝的熔岩罐說,連續發電的奧秘在於儲熱裝置:白天,光熱進行發電的同時也可以儲熱;夜間,用8600噸的熔岩罐與白天儲存的熱量進行物理反應,實現9到12個小時的無太陽發電,這樣便實現了全天候連續發電過程。
參觀結束,網絡名人餘豐慧說,玉門光熱發電項目令他印象深刻,探索清潔能源是全人類的追求,玉門市的嚐試將為新能源進步作出貢獻。